最近在教育小孩時,腦裡總不斷回想,爸爸以前是怎麼教育我們的?
我努力的努力的想,才發現兒時的記憶並不多。
留下的,多是爸爸的行為模式。
這難道就是身教的真諦?
我記得爸爸並不經常管教我們,也不太會叮嚀 (或說碎念?) 太多。
但我們四個兄弟姊妹大多自律 (除了身材之外...)
爸爸會重複的話當中,我最常記得的是「早點睡」,而且是在大學回家的時期,通常已經是11 點多,爸爸自己準備關燈睡覺時。
除此之外,會重複的,只有政治議題。
少了老伴的爸爸,總是靠躺在房間內的大衣櫃,自己看著新聞、體育賽事,對著電視開心或政治人物生氣。那時總是怕爸爸孤單溜進房陪他聊聊,但又很怕聽到那些政治評論。因為當時10幾歲的我,實在是對政治起不了興趣。很長的時間我心理想的,都是希望爸爸多花些時間了解我們。如果是看體育賽事,我就會盡量陪爸爸看,那個年代有時候不是看,而是聽廣播,跟著爸爸支持兄弟,追隨當時覺得超帥陳義信,還有沉穩的不得了的洪一中。
所以,我也愛看體育賽事,雖然還是似懂非懂。
爸爸一直是小學教師,定期會輪到採買營養午餐。陪著爸爸到市場訂菜,或者到國小辦公室值班的記憶都還在。因為我最小,也最黏,爸爸到哪都得帶著我,橡皮糖,大概是我此生唯一的綽號。那一段國小時期,也許是最快樂的時光。爸爸說輪到他買營養午餐總是會貼點錢,因為想給學校孩子吃好一點,這點我又記得了。記得爸爸採買時跟攤商快樂豪邁大笑的樣子,長大的現在,我了解那是可以付出的快樂。
我還記得什麼?
記得家裡的哥哥們在澎湖讀高中時都是很爭氣的。就像爸爸小時,即時家境不佳,一邊跟著奶奶推車去賣豆腐的年代,仍苦讀上師專。哥哥們也是,成績都是學校排名前幾。排名在大哥前面的沒幾位,一位當上了法官。二哥成績甚至優於大哥。兩位哥哥在讀書上都不需要爸爸煩惱,我記得他們都是吃完飯,就默默的上樓複習功課。而我就不同了,雖然不致於到不愛讀書,但成績也只考上了私立大學。在當時,算是給爸爸加了不少經濟負擔。除了學費一學期就五六萬之外,還有來台北的外宿費用。當時姐姐調侃我,家裡就我花了最多錢。但我不記得爸爸說過任何抱怨或對我失望的話。他只說了,我考得上的,就讓我讀。也沒特別用國立、私立大學來刺激我或者和哥哥比較,只有在我出社會工作遇到難處時,說過一次,他說選志願時有提醒過我同樣的成績可以選幼教系,當老師就不用那麼辛苦了。是的,記得在那個年代,教師很多都是引薦的,即使我當時自認沒耐心無法面對幼稚(園)的小孩,但爸還是說隨便一個升等考就可以當國小老師了,不用擔心太多。好吧,是陳年往事了。雖然我從來也沒後悔過未選擇教職,但確實經濟退步後,看到很多為了考上教職卻成了流浪教師,也導致在職老師越來越驕傲??哈哈。。高中班導也勸很多超過可選教職的同學全都選擇師範學院,所以我身邊的老師真的很多。可能因為世道越來越差,最記得有個當老師的同學聊天間說了一句:我有今天的成就,都是因為當初認真讀書...,老師作育英才真的很值得尊重,但自己稱作是成就.......
題外話之2,20年幾前剛讀大學時,因為從澎湖來,同學還問我家是種田還是捕魚,我還一頭霧水,甚至有人問我,澎湖有沒有加油站..難道我們家的交通工具是海豚?不知道我早已騎著名流100 在澎湖的大街小巷穿梭了多久呢...
從小時爸爸騎著打檔車,而我就坐在油箱的場景
到跟著爸爸穿梭在石泉國小校園間的場景
到國高中時一家人吃冰棒、吃便當看港劇的情景
到大學選填志願在馬公高中校園的模樣
到就讀大學時提一個超大洗衣藍放滿生活用品,一路爬斜坡到宿舍的場景
往事就這麼一幕幕的呈現著
留言列表